古希腊人曾进行一种在现代看来极为残忍的宗教仪式——人祭。根据历史学家菲拉尔科斯的记载:“通常比较好的证券公司,希腊人在与敌人交战前,会以人类作为祭品来奉献给神明。”
在战争中的人祭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自愿献祭,另一种是被迫献祭。自愿献祭常常是为了城邦的胜利,祭者自愿牺牲自己。例如,在特洛伊战争前,希腊军队的最高指挥官阿伽门农因射杀了女神阿耳忒弥斯的神圣鹿而激怒了女神,导致海上风暴肆虐,船队无法出航。占卜师卡尔卡斯告诉阿伽门农,只有献祭他的亲生女儿,才能平息女神的怒火。于是,阿伽门农诱骗女儿伊菲革涅亚到奥利斯,并将她献祭。伊菲革涅亚临终时说:“让我去拯救希腊,如果这是我能做到的。”最终,阿伽门农的军队顺利出航,证明了人祭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类似的例子在希腊历史上屡见不鲜。有一次,雅典的占卜师预见到自己将死于战斗,他建议士兵们不要主动出击,结果他自己先冲上前线,并在战斗中牺牲。然而,他的牺牲带来了全军的胜利,士兵们最终打败了敌人。占卜师的死被视为神的赐福,他的自愿献祭被认为是促成胜利的关键。
展开剩余78%另一类人祭则是被迫的,通常涉及战俘。这些战俘没有选择的权利,往往成为战争的牺牲品,或作为最珍贵的祭品献给神明。公元前480年,雅典将领地米斯托克利在萨拉米斯海战前举行了献祭仪式。根据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地米斯托克利在祭坛旁献祭了三名战俘。当占卜师欧弗兰提德斯看到这几名俘虏时,他宣称其中一名俘虏的身上散发出火焰,预示着吉兆。于是,占卜师指示地米斯托克利将这三名年轻人献祭给酒神狄奥尼索斯。地米斯托克利照做了,杀死了这三名战俘,祭品献给了酒神,最终,雅典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通过祭祀战俘,希腊军队提升了士气,凝聚了力量。
早期的祭祀仪式多以人类作为祭品,这种做法持续了很长时间,但随着时间推移,祭祀逐渐象征化,人祭的做法逐步被动物祭品或其他形式所取代。例如,希腊历史学家保桑尼阿斯记载过一则故事:由于一群酒神的祭司被醉酒者误杀,城邦遭遇了瘟疫。为了求得神明的宽恕,德尔斐的神谕建议祭献一个健康的男童给酒神。但几年后,人们称那次祭祀中,酒神其实接受了一只山羊代替男童。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人们逐渐从人道主义出发,减少对人类的献祭,而转向使用动物作为替代。
除了人和动物,雕像也是战争中的常见祭品。不过,在古希腊,雕像的使用有其特殊性。最早的希腊人并没有为神祇制作雕像,直到神人同形的观念逐渐被接受,雕像才成为祭品之一。战争中的雕像祭品通常是神祇的形象,而且这些雕像往往体积巨大,制作精美。例如,斯巴达人在与美赛尼亚的战争中,将一尊高达三米多的青铜宙斯雕像奉献给神明,以祈求胜利。
此外,还有三足器等祭品。公元前480年,叙拉古的国王戈隆在战争胜利后,曾为阿波罗神献上了一个重达16塔兰特的金质三足器。雕像和其他祭品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能成为战争胜利的纪念物,留给后人,以激励人们更好地保卫家园。
古希腊人一直信奉多神教,各个神祇分别掌管不同的职能,而这种多神信仰深深影响了希腊人的宗教和生活。在战争中,希腊人会根据不同的需求,祭祀不同的神明。尽管每个城邦崇拜的神有所不同,但通常并不存在排斥任何一位神祇的情况。相反,他们往往会同时祭祀多个神,确保不忽略任何神明的庇佑。比如,阿波罗神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因雅典人忽视他的祭祀而将瘟疫降临到雅典,这就是神祇因被遗忘而施加报复的例证。
在这些祭祀活动中,希腊人常祭祀的四位主要神祇包括:众神之父宙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城邦的守护神雅典娜以及战神阿瑞斯。宙斯是众神之首,他代表了无上的权力与荣誉,掌控自然、维护秩序等多重职能。由于宙斯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希腊地区都崇拜他,并举行祭祀。
特别是在战争前,宙斯的祭祀尤为重要。在斯巴达,每当国王带领军队出征前,都要向“众神的主宰”宙斯献祭,以保卫边界,祈求神的庇佑。色诺芬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斯巴达祭祀的过程:当国王准备出征时,他首先在城内祭祀宙斯和其他神明,若获得吉兆,他便带着神火出发,在城邦的边界处再次祭祀宙斯和雅典娜。若仍然得到吉兆,军队便可以越过边界,展开征战。
这些祭祀活动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神明的敬畏与崇拜,也揭示了他们如何通过宗教仪式来寻求神明的庇佑,确保战斗中的胜利和城邦的安全。
发布于:天津市鼎锋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